水陆联运“拼积木”
惊蛰过后,三湘大地逐渐回暖。在官新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马路口资水特大桥的施工现场,40余名施工和管理人员、数台机械设备正在进行主桥桥面板架设作业。俯瞰桥下资江,一艘小船载着三位“乘客”——两台混凝土罐车和一台石料车,朝着大桥徐徐驶来。
“水陆联运是该桥的施工常态,施工面临的最大难点,莫过于水上运力。”第七合同段副总工梁易鹏表示,由于马路口资水特大桥位于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受柘溪大坝影响,不能用千吨级船舶大批量运送建材。
马路口资水特大桥全长1187米,是官新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湖南省跨度最长的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主桥预计7月底合龙。梁易鹏用脚点了点地:“我们现在看到的桥面,正常的施工环境下,可以将钢梁先预制拼装好,然后用船运送到大桥施工现场整体吊装。但在这里,问题不在吊装,而在运送。预拼好的成品如果尺寸及重量过大,船只无法装纳,反而无法通过水运到现场。”
在此情况下,项目部转变策略,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现场散拼工艺。对于一节钢混组合梁而言,仅需船舶运送分段好的钢梁和预制好的桥面板,像分块的“积木”一样运达现场。第七合同段共配备了两艘货运船舶,仅靠这“哥俩”,建设者们用“拼积木”的方式,将任务化繁为简。
距马路口资水特大桥约2公里的第八合同段黄沙界隧道,是官新高速公路的另一个控制性工程。洞口外,一位工作人员娴熟地操作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几张隧道内的照片,照片一侧附带着几组分析数据。“这是前线工人十来秒前在隧道里拍的照片。”工作人员指着屏幕说,“我们通过前方拍照并上传系统,后台将二维图像转变为三维数据,并生成效果图,能够更好地指导隧道掘进工作。”
黄沙界隧道隧址区内发育11条断层破碎带,地质构造复杂,局部存在涌水、突水等情况。“隧道施工最怕地质条件复杂。”项目技术负责人杨杰说,经反复研究和试验,技术人员通过超前探测地质、长短锚杆和超前小导管结合等方式,使破碎带岩体提前得到了有效控制。
官(庄)新(化)高速公路是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线全长近77公里。作为今年湖南通车项目之一,截至2月底,官新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完成93%,隧道工程完成97.2%,路面底基层施工已完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