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映丹心——长江航运十年奋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风浩荡,江潮奔腾。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党组决策部署,带领广大长航儿女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
如今的长江,岸芷汀兰、万物生长;巨轮穿梭、港兴埠盛;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十年踔厉奋发,长航人于一江碧水中,映鉴忠诚报国的赤子丹心;在黄金水道上,写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这是量质齐升、能力倍增的十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19.7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35.3亿吨,亿吨大港由10个增至15个,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1080吨提升至1972吨,领先世界内河。长江航运综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十年。从船舶污染治理到发展绿色航运,从严格监管污染排放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这是大江安澜、行稳致远的十年。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制度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应急救助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断强化。“年均等级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等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十三五”期较“十一五”期大幅下降,长江干线航运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长江航运生产安全有序、行稳致远的“防护网”更为坚实严密。
这是创新驱动、强劲发力的十年。以长江电子航道图、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大型通航枢纽扩能与运营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为重点的航运科技创新快速推进,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其中特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50余项;长江航运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数字航道全线贯通,行业大数据体系逐步构建,“互联网+航运”服务新业态竞相涌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这是同舟共济、扬帆奋进的十年。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实现了长江航运统一政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管理的新的管理体制机制;长航局深化与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2+N”合作模式,推动港航企业成立长江港航联盟,长江航运各相关主体同心同向、协同发力,奏响了新时代“长江协奏曲”最强音。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长江视察,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为长江航运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从《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出台,如澎湃春潮,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背风而驰易以远。长航局抢抓机遇,落实中央资金280亿元,推动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和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长江航运综合供给能力。
十年来,长江航道部门建成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一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荆江航道整治、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改善1900多公里航道,高等级航道全线贯通,实现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一条延绵2808公里的“水上高速”连贯东西、沟通南北,长江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升。
2016年9月,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升船机建成运行,与三峡船闸匹配运行,“国之重器”综合效益凸显。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的精心维护下,2012年至2021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2.85亿吨,自2016年来实现年均1.4亿吨高位运行。
航运服务支持保障体系齐头并进、逐浪赶潮。长江干线海事现代化监管救助基地、监控系统、通航管理信息化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实现VHF、AIS全线覆盖,VTS、CCTV重点覆盖,长江南京以下“港航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大幅提升航运效率,长航局系统船艇装备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年间,长江航运物质基础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重大跃升。硬实力增强,为长江黄金水道承载“时不我待”的历史重任提供十足底气。沿江80%以上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经长江干线运输,长江航运每年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以上,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长江航运支撑国家战略实施、保障沿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众所瞩目。
二
“以前,我国内河船舶惯用‘达标排放’处理方式,因涉及环境、操作等一系列因素,造成‘达标排放’难达标。”2018年年初,重庆海事局江北嘴海巡执法大队副队长杨阳率先在全国实践“零排放”的理念,通过实施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管和应急排放管“双铅封”“双盲断”,确保污染物100%上岸。
如今,“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在长江全线推广,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3.3万艘内河船舶全部完成生活污水直排管路电子铅封,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从“达标排放”到“零排放”,十年间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历史性的转变,源于长航局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绿色航道、绿色船舶和绿色港口建设,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追根溯源,齐抓共治,联合监管全面推行。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建成运行,实现长江经济带所有内河码头全覆盖,长江干线到港中国籍营运船舶基本覆盖;强化与港航、水利、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联合长江一线水域14家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开展共抓大保护行动,构建共建长江生态的良性格局。
重点突破,硬件升级,绿色设施布局完善。长江干线13处水上综合服务区、13座洗舱站、40余座污染物转运码头建成投用,码头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固定接收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武汉、岳阳区段船舶污染应急联动示范区建成,水面溢油监测报警系统等一批新设备投入应用;长江经济带累计建成岸电泊位4700个,沿江主要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基本普及。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航道建设方面,长江航道部门开创性地实施了生态固滩、生态涵养区等绿色生态航道技术,投入应用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由传统航道整治向生态航道建设的重大转变。累计建成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护岸40处,实施的生态固滩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投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资金超10亿元,以荆江航道整治一期、武安段为代表的生态环保示范工程已成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名片。
使用清洁能源方面,纯电池、LNG动力等清洁能源船舶加快投运,长江经济带5000余艘船舶完成受电设施改造,三峡坝区客船使用岸电实现全覆盖。此外,长江岸线整治全面推进,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
十年披沙拣金,十年春华秋实。新时代长江“母亲河”绿意奔涌,百舸争流,鱼跃鸢飞。
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长航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从制度设计到实践操作,密织长江航运安全“防护网”。
补短板、固底板,长江航运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化运行,长江航运“五大安全风险”逐步实现系统性管控;“三管三必须”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生产责任制更趋完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应急高效”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基本建成,长江江苏段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系统全覆盖;长江干线16个溢油应急设备库(点)建成投用,万州、武汉、南京救助基地建设加速推进,192个巡航救助站点(快反处置单元)、近300艘海巡艇全天候待命,“三级指挥四级待命”的水上应急反应机制有效运行,年均人命救助成功率98%以上,水上应急搜救能力不断增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长航局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强化长江干线省际客船、进江国际航行船舶疫情防控,成立引航员“抗疫专班”,组织长江航运总医院等医护人员深入一线为船员接种疫苗,阻断疫情水上传播链,保障了长江“大动脉”安全畅通。
铁肩担使命,丹心抒壮怀。十年间,长航人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为守护大江安澜,提升流域百姓安全感贡献了“长江力量”——
在“水上国门”,长江引航一次次刷新引航纪录,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水上防线,确保了货轮航行安全;
在镇江六圩河口,海事执法人员24小时“在线”,运用“信用+智慧”监管,实现进出船舶自动赋码,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老虎口”进出船舶保驾护航;
在三峡大坝,海事执法人员对过闸船舶实施100%安全检查,保障枢纽通航的安全;
在宜宾合江门,海事执法人员快速反应、应急搜救,被百姓誉为三江口的平安“守护神”;
在渝湘高铁长江隧道、常泰长江大桥、海太过江通道等水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现场,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全力保驾护航,为工程建设创造一片平安水域……
四
“以前在长江上行船,只能靠上百张纸质航行图作参考。现在通过‘水上导航’系统,船员能实时看到航道水深、航标位置和船舶航行状态。”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副主任杨保岑介绍。借助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可充分利用航道水深,优化航线配载,提高运输效能。
2015年,历时5年研发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面向行业运行服务;2017年,手机APP试运行。如今,长江电子航道图已在船舶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实现深度应用,App用户数量达到13万,并实现了与汉江、赣江、信江等重要支流的互联互通。
从干线贯通到干支互通,长江电子航道图见证了十年来长航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古老的长江航运跑出“加速度”,大步迈向智慧航运。长江航道数字化革命全面推进,数字航道全线联通运行,虚拟航标实现规模化应用。“长江黄金航道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研究成果加快应用,“长江干线智慧航道建设及应用”“长江三峡河段智能通航”等6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北斗、5G、无人船、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综合统筹应用示范效应凸显。“互联网+航运”迅猛发展,催生了“长江汇”“金马云”等一批航运服务新业态。
2021年7月,长江航运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累计访问量近200万。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通过该平台可获取通航、政务、运输及公共出行等便捷服务,享受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便利。这一平台的推出,标志着长江航运大数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航道+港口+船舶+货物”的航运物流全景大数据生态体系初步构建。
数字赋能让长江航运公共服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148个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建成使用,“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覆盖率全面扩展,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化、智能化、精准化。如今,长江之上,一张无形的长江航运智能网全方位铺就,航运企业和船员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从理念创新到科技创新,从管理创新到服务创新,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规划引领下,长航局大力推进协同发展,着力优化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在支撑沿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通道作用。
今年1至8月,长江干线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4.7万标箱、同比增长80.7%,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依托长江航运服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长航局推动开辟长江直达东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稳步发展水水中转航线、集装箱小支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紧密对接汉新欧、渝新欧货运班列。
上游,重庆果园港,“水铁公空”多式联运持续发力,货物可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
中游,武汉阳逻港,一条条江海直达新型集装船陆续建成投运,腹地外贸货物告别了沿途转运、换船出海的“折腾”,运输更经济、更高效。
下游,南京龙潭港,水陆紧密衔接,接纳“长三角”各方来货,万吨级海轮日夜奔驰,日韩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和内贸直达、中转航线密集。
十年来,以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航港货”一体化发展,有力助推了长江干线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重庆、武汉、上海三大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枢纽功能日趋完善。
长江航运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离不开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十年来,长航局实施船型标准化,优化市场运力,长江水系内河货运船舶平均船龄下降5年左右,三峡船闸过闸船舶主尺度符合率达90.14%。支持省际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载货汽车滚装运输企业兼并重组,普货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共建、共享、共赢。在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发展部省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长航局深化与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江地市人民政府之间的“2+N”合作模式,长江航运发展合力明显增强,行业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长航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局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建立了长航局党委统筹抓、区域联席会议牵头抓、直属党委分头抓、基层支部具体抓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线联建”的工作格局。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总体达标,模范机关建设扎实开展,打造了“三峡水上温情驿站”等一大批特色党建品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同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局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先进典型,24个单位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大江奔流,奋楫争先!“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党组新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长航局局长付绪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