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综合交通由通到畅向优跃升
建成内联外畅的高质量路网,畅通要素流通的经济动脉;现代化东南沿海港口群强势崛起,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运输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近日,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专场上,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兴湖介绍10年来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系统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由通向畅、由畅向优”跃升,全面建成“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公路、镇通干线公路、村通客车,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迈进全国先进行列。福建现有公路11.1万公里,实现所有县市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所有县城都连接了二级及以上公路。
“四好农村路”经验全国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新增高速公路3339公里,总里程达6156公里,综合密度居全国前列,全省超过80%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省级以上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100%通达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年均建成里程超500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实现了全省主要产业基地和重要景区全覆盖;全力建设1250公里的高颜值福建滨海风景道,加快实施畅通省际边界通道工程,持续提升综合服务品质。
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建成农村公路9.4万公里,建成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1380公里。截至2021年年底,97%的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超60%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全省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县、乡物流节点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1.3%。
多项“四好农村路”福建经验被交通运输部推广。福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公路“路长制”,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创新实施乡村道专管员制度,组建了1960名乡村道专管员队伍;创新实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提高农村公路抗灾毁能力。
港口货物实际通过能力超8亿吨
作为港口资源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现代化东南沿海港口群强势崛起。10年来,福建持续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形成4个定位清晰、分工科学、协同发展的沿海港口,其中3个已发展为亿吨大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加突出,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3位、全国第7位。
福建通过整合组建省港口集团,打造全省公共码头投资、运营和资本运作平台,全省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了湄洲湾40万吨级深水主航道、罗屿40万吨级铁矿石泊位等一批重大工程,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430个,货物实际通过能力超8亿吨、集装箱超2100万标箱,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2年的4.14亿吨增长到2021年的6.9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073万标箱增长到1746万标箱,运输船舶载重量从687万吨发展到1645万吨。
智慧港口方面,福建充分利用5G、大数据、自动化等新技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厦门港相继建成全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领先的5G全场景应用智慧码头、全国首个全流程智能化改造的集装箱码头,首创港口收费无纸化结算平台、引航船舶信息可视化平台;福州港江阴港区实现了船舶配载、泊位计划、堆场派位、岸桥策划等生产作业自动化。
10年来,福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路海运”品牌,连续举办4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联盟成员达270家,94条命名航线累计开行超9000艘次,通达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8个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
为有效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推动国际班轮公司增加运力投放,福建增开航线航班,提高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保障能力;在全国率先策划培育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网络货运、快递服务、多式联运发展。其中,网络货运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电商快递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线路持续深化推广。
运输服务方面,福建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80%,位居全国第4位;福州、厦门迈进“地铁时代”,武夷新区开通轻轨交通;所有设区市建有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所有机场、动车站、客运码头100%配套公路客运站或公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