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港口雄开万里流 丝路海运谱新篇

厦门港集装箱干线港地位稳步提升,福州港内外贸装箱齐头并进,泉州港内贸集装箱运输有序发展……如今,在福建海岸线上,深水港湾星罗棋布、协同发展。

舟行四海,货通天下。作为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福建近年来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奋力向“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迈进。

截至今年6月底,“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259家,发布“丝路海运”命名航线86条,累计开行8531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48万标箱,进一步畅通了“一带一路”海上贸易大通道。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指导,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港口雄开万里流”网络主题福建行活动启动。多家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沿海而行,深入码头一线,感受福建港口厚积薄发下的蓬勃脉动。

释放效能 国际物流链畅通稳定

8月22日,在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艘从印度尼西亚阿当湾港出发、运载7.7万吨煤炭的大型船舶靠泊9号泊位卸煤。另一边,码头自动化装车系统有序运作——操作员轻推摇杆,重量精准的煤炭倾卸于火车货运车厢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装卸完毕后,这些煤炭立即被运往邵武电厂。

“在作业过程中,码头优化各环节衔接,加强现场组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提升装卸作业效率,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生产部值班经理黄尧航表示。

不久前,湄洲湾港秀屿作业区1号泊位粮食仓库火热装箱,“索菲亚”轮和“帕罗娜”轮两艘船将6.48万吨进口粮食,通过集装箱中转福州港江阴港区后,采用海铁联运方式发往江西。此次进口粮“散改集”业务,充分发挥“丝路海运”优势,打破了跨地域业务制约的发展瓶颈,有力保障周边地区粮食等重点物资供应。

为加快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福建省加大全省港口发展统筹力度,形成了以福州港、厦门港为国家主要港口,湄洲湾港、泉州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发展格局。目前,全省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近300条,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

今年上半年,福建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亿吨、集装箱864.4万标箱,承担了全省90%以上大宗货物和95%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有力保障了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运输及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

创新内核 智慧港口建设提质升级

在福州港江阴港区自动化轨道吊堆场上,6台高大的自动化轨道吊格外引人注目。“轨道吊不设司机室,无需人员上机操作,场地实施全封闭管理,彻底实现了人机分离。”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锋介绍,这6台自动化轨道吊于9月正式投产,江阴港区将成为福州港首座拥有远程操控装卸能力的集装箱码头。

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厦门港也在不断提质升级。8月23日,在厦门港海润码头的远程控制室里,桥吊司机吴文峰紧盯屏幕操纵着手中的摇杆。“现在已经实现岸边装卸智能化,人工只需在最后落箱的时候调整位置,操作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吴文峰介绍,“眼前卸货的是一艘10万吨级的‘地中海安东尼亚’轮,48小时就能完成,比传统操作更快。”

在传统桥吊上工作了20年的吴文峰,今年将“办公室”搬到了室内。让他实现“蓝领工人白领化”的,正是今年1月试投产的海润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智能码头操作系统、对桥吊和龙门吊进行智能化改造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船舶装卸智能化、堆场装卸自动化、平面运输无人化。

“2021年年底,我们便着手推进后方供应链平台建设,同步规划的铁路运输进港通道也已动工。海铁联运方面,计划应用智能化设备,自动抓取火车集装箱。”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建喜介绍,远海码头铁路专用线建成后,将形成集物流仓储和商贸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港口供应链基地,构建水路、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立体综合服务体系。

版权声明:
作者:
链接:https://www.56tim.com/archives/421360
来源:物流报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