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作对接需求 理顺流程优化服务 福建港口冷危货物集装箱“出口直装”

近日,随着一声起航的汽笛,142标箱装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产品的冷藏危险品集装箱搭乘“中远和谐”轮,从福建省厦门市远海集装箱码头驶往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比利时泽布吕赫等港口。这是宁德时代通过冷危集装箱“出口直装”模式,在厦门港顺利装船出口的又一批货物。

据了解,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原材料光刻胶,以及新能源成品锂电池等对温度比较敏感的货物,都需要由专门的冷危货物集装箱运输。“此前,厦门港并不具备此类冷危货物集装箱的堆存条件,这也是电池制造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厦门港口管理局安技处处长江景阳介绍。

综合运用电子化手段

为确保冷危货物安全、顺畅出口,厦门港联合海关港口企业、航商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锂电池产品集装箱出口及堆场建设问题。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厦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等港口企业迅速响应,积极对接客户需求,理顺口岸通关流程,优化港口信息系统,推出冷危货物集装箱“出口直装”业务模式。

在该模式下,冷危货物集装箱提前报关,进入码头后系统自动放行,在直装等候区由安全车辆引导至桥吊下方直接装船,全程无需“落地”,装卸更加安全、快捷。“作为厦门港承接欧美航线的主力军,今年1至7月,远海码头完成冷危货物集装箱作业3762标箱,均采用‘出口直装’模式,超去年全年完成量的两倍以上。”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潘耀攀介绍。

冷危货物集装箱“出口直装”模式通过港口企业、码头、拖车等多方之间的紧密协作,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平台、码头信息化的优势,综合运用提前报关、运抵报告自动发送、码头放行自动比对等电子化手段,为新能源制造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口服务,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堆场服务全天候

今年4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新增的三个冷危货物集装箱堆场投入使用。这三个堆场分别位于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的海天、嵩屿、国际货柜码头,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10万标箱。此外,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冷危货物堆存专用场地及配套设施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建成后年通过能力将达2.8万标箱。

“冷危堆场如同一个超大‘保险柜’,与一般的港口货物堆场相比,安全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业务发展部副经理郭俊卿介绍,除了必须配备的避雷针、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降温喷淋系统等设施设备,堆场还安装配置了许多防爆电源插座,随时提供充足的冷危集装箱电力保障,满足货物控温条件。

据了解,三个冷危堆场投入使用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已累计完成作业量超5000标箱,其中90%以上为出口业务,成为锂电池等冷危货物出口的安全“中转站”。“厦门港冷危货物堆场的规模体量和通过能力,在国内港口均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港口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郭俊卿表示,冷危货物运输不再受船舶到港情况限制,可实现全天候服务,更好服务福建及周边地区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

运输监管全流程可视化

安全监管是重中之重。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省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冷危货物运输全流程安全监管的有力抓手。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危货从信息收集、作业申报、日常监管到动态储存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

为进一步服务冷危货物运输作业,福建港口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集装箱码头企业进行安全论证研究,根据锂电池构件重量大、不易拆解的特性,对锂电池危货集装箱作业进行特殊安排。在此基础上,对“省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专门改造,将锂电池集装箱作业纳入平台管理,实现锂电池集装箱作业网上审批、视频监控和堆场储存动态监管。

“平台已实现港口危货作业在线申报率、重点监管危货企业视频覆盖率、危货企业上线率、集装箱企业堆场动态数据对接覆盖率‘4个100%’,为冷危货物安全、畅通运输提供了有力的安全监管服务保障。”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监督处处长谢友明表示。

版权声明:
作者:
链接:https://www.56tim.com/archives/421184
来源:物流报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